科技工作人员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学术成果(科技论文)发表,每每发表时仅知道自己是作者,却很少关注或者思考论文发表时是独立作者(独撰)还是第一作者更优。 其实,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审中,越是高级别的职称越是对学术成果有要求、越是对论文整体质量有要求,论文已成为职称评审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这时论文作者的排名位置就很关键了,不同位置发挥的作用不同,对作者个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署名越靠前,分值越高,越有利于晋升, 那么职称论文中,独立 作者(独撰 )和第一作者哪个好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论文中常见的作者分类,理清他们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论文作者有独立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n作者和通讯作者。 但最核心和关键的就是独立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那他们三者有什么不同呢? 1. 含义不同 论文发表,可以是独著,也可以是合著,只要是论文撰写的参与作者,就具有论文署名的资格。 独立作者 是指一...
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结果陆续出炉,而没有赶上今年高企申报列车的企业,需要尽快着手进行下一年度的高企申报准备了。 因为 高企考察的是企业近三年的经营发展情况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做好大部分 的 材料准备工作,一定要提前规划、充分准备、专业布局,否则一旦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就要再等一年了! 今天逮鲤人和大家谈一谈,准备申报2023年高企需要在今年内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知识产权在高企申请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则上,认定当年授权的知识产权是不予认可的。因此知识产权数量不足或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需要在2022年内抓紧申请,加急处理,尽早获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获取方面,有以下三点需要重点注意。 1 【重要】 软件著作权申请,由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7月对登记代理制度作出的改革,目前软著加急件统一审核时间20-30工作日左右,普通件3个月左右,而且驳回率大幅提高。因此...
有一次去企业开展职称培训辅导,一位技术人员提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我是一位外国留学博士,回来之后在企业干了两年,一直都是在搬砖, 学历资历明明可以认定中级,但是没有业绩认定不了 。 我当时也有点愕然,一位外国留学博士,对自我认知就这么低吗?两年以来做的工作,在他眼里就没有一点价值,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吗? 还有另人惋惜的案例:很多老技术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几十年,但是一直不关注自己的职业地位,一直没有报职称。等到需用时才惊觉,政策改变,要从最低级别开始申报,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资历积累,错过了申报的好时机,从头来过又不甘心。 怎么才能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来快速成就自己, 有更多的产出成果? 见证过那么多专技人才的案例,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认清自己,成就自己 世上最难读懂的就是自己。如果想要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思考一下: 1. 我是谁 :我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伸手把 VIVO手机 的闹钟关掉,顶着朦胧睡眼走到卫生间拿起 小米电动牙刷 ,挤出 云南白药牙膏 开始刷牙,接着我抽了一张 日本ITO洗脸巾 洗了把脸。洗漱完毕后我到厨房拿了昨晚蒸好的番薯、鸡蛋,并从 海尔冰箱 里面拿出一杯自制雪梨茶,早餐准备完毕。我换了出门的衣服,拿出 虞美人的梳子 梳头,看到镜子中裂开又泛红的脸,紧急拿出国产 薇诺娜特护霜 抹一脸,脚上飞快地穿上 飞跃鞋 ,临出门前不忘把 德众的口罩 戴上,神清气爽地开启新一天。 路上,我猛然想起忘记把准备好的午饭带上,这下子好了,中午又要点 美团外卖 了。 图1 品牌/商标图样 如上,短短十分钟生活片段里,我和10个以上品牌打了交道。可见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下,身处精细化分工的潮流中,商标品牌产品与我们如影随形。 商标是什么? 商标是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 (来自商标法...
近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发布了《组织2022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评选工作》的通知,这已经是高新技术产品转变为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名优高品)的第三个年头了。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有什么特别?为什么值得关注?又有什么申报条件和注意事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高品升级——含金量更高 从2020年11月开始,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改为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评选,遴选出国内首创可替代进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旨在注重产品质量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既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延续,又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升级。 从认定名额来看,2019年的最后一次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认定高品33029项;而去年的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评选,认定名优高品1538项。可以看出, 名优高品的认定数量显 著减少,而相应的认定门槛和申报难度也显著提高,含金量更高...
上次我们谈过,从求职者的角度,在求职中与公司谈判薪酬,第一个考虑的因素是企业为我们提供的薪酬。 而作为企业用人方,雇佣一名员工所产生的用人成本只有付给员工的工资吗?当然不是。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工资只是人力成本的一小部分。构成企业人力成本,还会在“选育用留”四个环节中产生。 选——获取成本 招聘渠道使用、招聘及面试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录用员工产生的成本、安家成本。 育——开发成本 包括岗前、在岗培训产生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脱岗所产生的成本、员工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生的成本。 用——使用成本 直接工资成本如工资、奖金、提成、分红等;为员工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福利支出如住房、商业保险、餐补、节日福利等;管理成本及行政支出如房租、办公用品、水电等。 留——离职成本 离职管理成本、补(赔)偿成本、离职及交接期工作低效成本、岗位空缺时产生的成本。 所以从人员招聘到离职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成本有看得见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