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合伙人会议中,总经理给我们上了第一节管理课程。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观点是: 我们每位职场人都应具备一点“商业思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业思维是什么?不同人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吧!对于大多数职场打工人来说,可能会有疑惑:我又不是做生意的,为什么要有商业思维呢? 我个人理解是: 商业思维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 第一,这个价值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第二,价值要有交换,没有单向的索取或付出。细想一下,商业思维也确实无处不在。 比如看中一件商品,我得先考虑它值不值得买,有没有用。我花了钱买它,除了我能拥有这件实物,我还要考虑它能不能实现我的某种需求。 比如客户为我的服务买单,他花了钱买的不单是这次服务过程,还有真正为他解决了问题,让他有物超所值的感受。 又比如我最近在招聘面试,与候选人在薪酬谈判的过程中也发现,如果用商业思维的视角考虑一份工作值不值得,会看到 除了薪酬这些看得见的价值回报...
上周我的同事跟非本专业领域的一位律师老前辈“吵”了起来。我赶紧围观,想知道究竟是什么问题引发了这场“血案”。原来,两人就某个商标的某个词汇是否具备商标显著性、何为商标显著性而辩论了起来。 围观的我静默了。诚然,用一言半语又深度地解析“商标的显著特征”并不容易。 商标显著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显著性判定无法用一个量化的标准衡量, 也一定程度上受审查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即,显著性的判断受到一定人为因素干扰,标准上并不绝对的统一。 那么,用下面几段话来辅助大家理解“商标的显著特征”是否可以? 商标必须具备显著特征吗? 商标的基本功能在于区分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而要实现这一基本功能, 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必须具有足够的显著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一条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一)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 (二)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
大部分人找工作的时候除了薪资,看重的可能就是“五险一金”了,但对“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是多少,有什么待遇可能还不太清楚。 “五险一金”是指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今天这篇文章,逮鲤人就来简单和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险一金的那些事儿。 — 01 — 养老保险 - 缴纳比例 企业缴纳比例:缴费基数的 20% 个人缴纳比例:缴费基数的 8% 职工应缴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 - 待遇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
有关商标撤销制度,我国主要分 不规范使用注册商标的撤销 、 注册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称的撤销 、 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撤销 、 注册商标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撤销 以及 注册商标争议的撤销 五种。 对应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需做到规范商标使用,遇到权利纠纷时积极主动维权,定期收集商标使用证据,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商标争议,以及在职能范围内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重视。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 “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商标撤销制度 。 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是指一个注册商标在其有效期内不使用,且该状态不间断地持续三年以上。 该制度以不浪费公共资源、督促商标注册人合法有效使用商标为初衷,采取给有需要的人主动向商标局提出申请的权利,再依申请发答辩通知书让商标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辩,最后审核是否持续商标有效性的制度。 2021年11月24日,新的《商标审查审理指南》面世,并于...
近日,我国专利领域有一则重磅消息—— 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出炉。 授奖名单和预获奖名单有什么不一样?在授奖名单中,我们看到许多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名列在内。为什么越来越多单位参与这一奖项的角逐?这个奖项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下面逮鲤人为大家逐一道来。 第二十三中国专利奖预获奖名单 和授奖名单有什么不同? 在仔细对比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名单和授奖决定后,逮鲤人发现原预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一种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方法、极片、二次电池和用途”被撤下,其专利权人是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逮鲤人带着好奇心在网上冲浪了一番,发现该专利有七条独立权利要求,有美国专利和PCT,其最早的权利人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技术也挺牛。 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人民法院公告网查无任何信息,新闻舆...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有什么不同吗? 第一次听这两个词,是我们公司管理咨询合伙人廖总抛出来探讨的问题。其实刚开始我对这两个词的逻辑也不甚理解,甚至还觉得很绕口,觉得不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事情吗? 不过经历了一些事情,我慢慢琢磨和领悟,对于“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理解又不一样了。 01 关于动机 正确地做事——单向被动接受任务。 正确地做事,只是被动的接受任务,按照既定的流程、按照设置好的进度、按照别人的指示,按步就班的完成工作,至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可能不需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思考。 做正确的事——主动承担,高标准完成任务。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需要带着更多的思考。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会思考上级交待的这个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风险程度如何”、“如何高效达成目标”、“有没有偏离目标”...... 然后带着思考执行任务,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 图源 un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