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发布给逮鲤人带来了几点趋势性思考: 事关科技、金融、大数据、农业、知识产权等等…… 知识产权的春天回来了 最近两天,网上有很多关于科技和金融等领域改革的解读,唯独“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这一条很少有人关注, 或许是因为知识产权这个事情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与“一般人”产生了距离 。 但如果忽略了知识产权作为服务商业发展的“工具”作用,那么他们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国家这次以科技部深度改革为主的方向,同时也可能影响对国家治理未来趋势的判断与政策改革红利的把握。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被纳入由工商局改组后的新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然而没过多久,阿里巴巴等巨头就因为反垄断被巨额罚款。五年后,2023年3月7号,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独立出来,留下执法队伍,并带着商标局这个“朝思暮想的二弟”重新回到直属国务院的管理中。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又想说一句:...
参加职称评审,必要的材料有继续教育证明和职称业绩材料等,继续教育相对好办,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授课即可。但是业绩材料如何准备?职称新手小白则普遍有着迷茫的神色。 那么如果你要参加职称评审,如何准备和筛选业绩材料呢? 在职称评审中,提供业绩材料是必须的,没有业绩材料的话也无法通过,不管是医生、教师还是工程师, 业绩材料是主要的加分项,好与坏决定了晋升的几率。 工程师职称多需要用到的业绩材料,无非是获奖证明、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等,也有用到发明专利的。可以说发明专利和获奖证明是工程师晋升的利器,常规情况下含金量要比论文高得多,但并非说其他的材料不重要,而是要求职称材料做到面面俱到、遍地开花才好! 最基础的业绩材料包含以下几点 1. 参加完成1项有一定难度的本专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制造、施工与调试、测试等工作,并通过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学(协)会组织的同行专家鉴定(评价)或验收。...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回顾2022年,国家和省厅出台了多项科技创新引领政策,为未来几年广东科技创新工作定了调。我们不妨透过一组关键词,展望一下2023年科技创新发展导向,提前做好企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一:数字经济 在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发展指引性文件《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指出,《指引》是落实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施工图,旨在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参考,鼓励探索实用性强、特色化高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数字经济的建设。 《指引》系统提出了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2221”的总体框架,即“两大核心、两大要素、两大基础、一个保障体系”,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指引》也对广东如何部署两大“核心”其进一步明确,...
10月为某学会做了一次职称培训,一位陶瓷企业的研发总监给我反馈课程感受,他说:“我原来还不知道要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要经历那么漫长的时间。我要把整个职称规划发给公司的小伙子,让他们提前努力一把。” 这个事情给我很大的触动,如果没有外部指引,我们个人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如此重视吗?如果不是你的领导、你的公司推动着你去进步,你会主动争取更多的晋升机会吗?每个职业阶段都有当下的使命,那在职业发展阶段,你要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职称规划,就如同我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恰当的年龄,适当的时机就要做当下阶段的事情,不然错过了黄金期,将会追悔莫及。 ? 在我们职称晋升的过程中,要达到职称的至高点,要过三关斩五将,且看是哪三关? 第一关:学历关 这一关已经难倒了部分学历不高的专技人员,如果学历是中专或同等学历,那么职称晋升的天花板只能到助理级;如果是大专或同等学历,那么职称晋升的天花板只能到中级。 所...
上期我们讲到 :独立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三者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 职称对论文作者排名有什么要求? 1. 职称级别不同,学术著作数量要求不同 正常情况下,工程系列类绝大多数类别的职称对员级、助理级职称无过多的学术论文要求,即对科技人员无论文要求,这也就不存在权衡论文独撰或者第一作者的问题了。 在针对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和正高级工程师时,工程系列类不同的类别职称对论文的要求是不同的。以正式期刊刊登要求为例,节选部分要求如下: 轻工工程专业 工程师 在公开发行本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独撰或第一作者)。 高级工程师 1.公开出版本专业专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不少于5万字); 2.在公开发行本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独撰或第一作者)。 正高级工程师 1.公开出版本专业专著1部(独著); 2.公开出版本专业专著1部(合著或合译)并在公开发行的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印发了《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其主要特点 一是明确工程中心定位和作用。突出工程中心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作用 。 二是调整工程中心建设程序。 取消了工程中心组建期,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根据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先行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在达到一定条件后,直接申报建设为省工程中心。明确工程中心实行由主管单位负责审核推荐,科技厅委托专业机构组织评审的择优建设制度。 三是 健全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对工程中心的激励引导,实施“优胜劣汰”运行机制。 明确5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按申报年份、分领域开展评估工作。通过考核评估,鼓励各地级以上市科技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取得较好成效的工程技术中心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工程中心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新印发的《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与2022年以前的旧办法有何不同?有什么变化?下面跟随逮鲤人一起来看看~ 营业收入...